——代表履职的心路历程
宣城人大发布
提笔展纸,思绪万千。我叫章爱华,郎溪县飞鲤镇一名普普通通、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。2016年,在村民的选举下,我这个“泥腿子”村干部当选为郎溪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,2021年再次获得群众信任,连任郎溪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。
值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立70周年之际,愿借此机会,用我的亲身经历、感受变化,讲述我认真履行代表职责,关注基层微末小事、聚焦群众关心要事,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民有所呼、我有所应的基层人大代表的历程。
1969年,我出生在飞鲤镇王村村,那时它尚属温情满溢的老幸福乡。王村,这片9.5平方公里的沃土,辖有16个自然村与27个村民小组,孕育着3393位村民。它镶嵌于密布的水网之中,新老郎川河宛如血脉,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代人。然而,丰富的水系虽为生命之源,却也使得农田散落各处,村民多以单门独户的方式耕作,田间小路多为泥泞的土路,行走不便。往昔岁月,经济发展缓慢与农业种植的挑战,如同两座大山,横亘在这片土地上。但正是这些记忆,铸就了我们对家乡深深的情感与不懈优化的渴望。
2015年,党中央、国务院作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,自此,全国上下齐心协力,誓要攻克这一历史性的难题。作为这片土地养育的女儿,我深感责任重大。2016年,当我有幸被选举为人大代表时,村里老人曾满怀期待地问我:“章丫头,你当代表以后,是不是能向上面领导反映问题啦?一定要帮农民把声音传出去、意见递上去,特别是那些还在贫困线内挣扎的家庭”。
是啊,我要把群众的声音传出去!我现在是人民的代表,人大代表不仅是一份荣誉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,这份荣誉不仅仅是对我个人的认可,更是对全村、全镇人民沉甸甸的期待。老百姓的事情不管再小,也是我们代表的大事。每一件都要用心用情用力为大家办好、办实。“把声音传出去、为百姓做实事”如同警钟,时刻提醒我要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,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,通过参加人代会以及各种理论学习、视察调研活动,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民声、收集民意,在意见建议的提出、回应、整改及落实中,在政府及职能部门跟我面对面的沟通、交流,并不断地向我征求对建议办理是否满意的意见时,我才真正地体会到一名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。
在履职初期,恰逢脱贫攻坚,在王村村,虽然整体脱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,但仍有一部分家庭因残、因病等原因,生活陷入困境。这些家庭中的女性,更是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与不易。村民冯声琴家就是我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,她家有三个女儿,丈夫身患残疾,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她一个人身上。看到她疲惫而坚强的身影,我深感心疼。那些促膝长谈的夜晚,我看见这些女性眼中既有对生活的无奈,也有对未来的渴望。
于是,我积极为她家申请“雨露计划”和教育资助,减轻家庭的教育负担。同时,我还关注到“两癌”救助、维权救助等公益项目,为她们送去温暖与希望,帮助她们重拾生活的信心。这些努力虽然微小,但看到她们脸上的笑容,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。
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帮助,像一股暖流,温暖了乡亲们的心田,他们开始更加信任我,愿意向我倾诉心声,这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群众谋福祉的决心。
勇于担当,助力乡村振兴
作为人大代表,不仅仅要关注民生冷暖,更要勇于担当,引领乡村振兴。王村村地处飞鲤镇西北部,长期饱受汛期之困,种植业的发展被无形的枷锁束缚。如何打破困境,成为摆在我面前的一道难题。
近年来,飞鲤镇推出的“稻虾轮作”混养模式如一缕春风,吹进了王村村这片亟须变革的土地。这一模式不仅有效利用了土地资源,还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。这对王村村的经济发展而言,无疑是一大机遇。
然而,机遇与挑战并存。面对这一全新的种养方式,习惯了传统水稻、麦子种植的村民们却显得犹豫不决。他们担心技术难题、市场风险等种种未知因素,更害怕改变现状带来的不确定性。因此,我和其他村“两委”干部一起上门劝说,却频频吃了“闭门羹”。
于是我改变策略,决定通过实际行动来证明“稻虾轮作”的可行性,只有让村民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,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。于是,我向镇人大反映,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能组织培训班和现场观摩会。这些建议都得到镇领导的重视,也为王村村的农民争取到与技术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,技术专家为村民们传授稻虾种养的技术和管理经验。在我和村“两委”干部不懈努力下,王村村的农户们逐渐认识到稻虾种养的巨大潜力,纷纷加入这一产业中来。如今,王村村已有约3000亩农田实现了稻虾种养,亩均增效超过3000元,这一转变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,还显著增加了农民的收入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动力。
当然,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,除了推动产业发展外,基础设施建设同样重要。因此,我积极关注并推动王村村的基础设施改善工作。履职期间,我曾先后提出重建“飞鲤镇王村大桥”、“飞鲤镇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”等建议,多次向上级部门反映农村道路硬化、农田设施配备等民生问题,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。经过多方努力,王村村的农村道路变得更加宽敞平坦,农田设施也得到进一步完善。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不仅为村民的出行和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利,还为农产品的运输打通了“最后一公里”,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。
密切联系群众,倾听民声民意
转眼间,作为人大代表的我已走过了九个春秋。这九年里,我从一名普通的妇女成长为飞鲤镇广大群众心中的“老杆子”,也见证了农村在时代浪潮中的蜕变与成长。岁月如梭,但那份对家乡的深情与责任却愈发坚定。
人至中年,我更加珍惜与村民相处的每一刻。在忙碌的农事、工作之余,我乐于倾听他们的心声,无论是家长里短还是乡村发展的大事小情,都愿意找我倾诉。“章主任,请您来我家看看吧”这是村民经常对我说的话。这份信任让我深感责任重大,也更加坚定了我要为群众发声、为乡村谋福祉的决心。
紧盯教育医疗、农村环境、养老服务、文化活动等各个领域,我通过代表进活动室、联系群众办实事,进村入户、让村民“提着板凳来说事”等形式,大力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个好制度,是真心实意为群众为利益的好制度。积极参与“聚民意,惠民生”行动、“关注民生提建议、五级代表在行动”,广泛收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,认真记录并积极向上级反映。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,实则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,是大家最关心、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。镇村教育医疗设施得到了改善,农村环境变得更加整洁美丽,养老服务得到了提升,文化活动也日益丰富多彩。这些变化让村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,也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人大代表的成就感和自豪感。
同时,我也注重发挥人大代表的监督作用,积极参与人大组织的各项视察、调研活动,深入田间地头、农户家中了解实际情况。在视察和调研过程中,我敢于直面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。在我的推动下,一些长期困扰群众的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,一些影响群众生活的顽疾得到了有力整治,这些成果不仅赢得了群众的赞誉和信任,也进一步坚定了我履职尽责的信心和决心。
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,也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,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望过去、展望未来,我深感自豪与激动,为自己能够成为这一伟大制度中的一员而自豪,为自己能够为人民代言、为人民服务而激动。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始终把“人民”二字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,不负重托、不辱使命,以更加饱满的热情、更加务实的作风、更加扎实的工作,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,努力践行“人民选我当代表、我当代表为人民”的崇高誓言,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贡献自己的光和热!